录像里的篮球课篮球场上的录像机默默运转着,像一只不会眨动的眼睛,记录着每一次跳跃与奔跑。教练常说,录像不会说谎,它照见的是最真实的自己。王明第一次看自己的比赛录像时,几
录像里的篮球课
篮球场上的录像机默默运转着,像一只不会眨动的眼睛,记录着每一次跳跃与奔跑。教练常说,录像不会说谎,它照见的是最真实的自己。
王明第一次看自己的比赛录像时,几乎认不出那个笨拙的身影。录像里的他总在错误的时间起跳,传球路线像醉汉的脚步般歪斜。队友们哄笑起来,他涨红了脸,却在这机械的记录中看清了自己的模样。
后来他常在训练后独自回放录像。慢镜头下,一个转身竟需要分解成三个动作来修正;一个投篮姿势要反复调整十余次。录像机不会疲倦,它只是忠实地呈现每个细节,像一位严厉的私塾先生。
决赛那天,王明在最后十秒投进了制胜球。庆功宴上,教练把这段录像放给大家看。画面里的少年起跳时膝盖微曲,手腕下压的弧度恰到好处——这哪是灵光乍现,分明是数百次录像校正后的必然。
篮球在录像里划出的抛物线,丈量着一个少年成长的轨迹。那些被记录下来的笨拙与蜕变,最终都变成了肌肉记忆里的诗行。